发布时间:2015/12/22 11:35:02
培训为什么落不了地?在本文中总结了6大因素。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我觉得脉号得挺准的,今天我借此文来具体谈谈其中的4和5,这两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不落地症结常常为国内同行忽视,为什么这么说,又如何破解呢?
培训落地难的六大原因:
1.培训项目与绩效差距没关系
2.应培训学员与培训项目不匹配
3.培训设计或者执行中未能对应现实工作场景
4.培训中没有机会给学员深度反思
5.培训中学员缺乏机会练习和巩固
6.培训结束后没有跟踪执行方案,提供长期绩效支持方案
因我一直研究和推广以活动为中心的参与体验式学习,时有培训同行给我这样的反馈“庞老师,不是我们不愿意用活动,而是很多企业和学员都嫌活动浪费时间,他们觉得还是讲干货好”。
这种情况不是个案,我时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不知你对此作何解读?我的解读是,有相当一部分甲乙方同行觉得(在有优质内容前提下)专心听讲才是学习,记笔记才是学习,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
这样的观念其实与其他一系列诸如“讲都讲不完,还做活动,那岂不是更加超时?”之类的认识本质上如出一辙,背后都是一个基本问题——即到底何谓学习?
以我个人浅见,拆解学习二字可以发现学是经历和模仿,习是练习和转化,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核心在于学习者的改变,而练习作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起到促进内化的积极作用,可惜传统上我们中国人一向有“坐而论道”的习惯,重知而轻行,所以通常我们认为只有操作机器、打篮球这样的动作技能才需要练习,事实上,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练习这个环节,特别是你希望学员的掌握层次超越简单识记和理解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布鲁姆有六个层次的学习,教育目标的分类从最低层次的识记到最高层次的评价或者说创造。单纯靠讲授,学习掌握的层次最多到理解。理解其实还只是知道。要想做到,层次就要往前推进,至少到应用、到分析。要到更高的掌握层次,听讲是达不到目标的,只有通过跟其他人研讨、模仿,开展多种多样的演练、练习、反思、体会,等等。
我在今年12月上海的ATD中国峰会的分享中也提到这一点。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实战中如何对应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规格的练习以辅助目标实现呢?以下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点
我们总结了一个有效学习活动的5星原则,即:
全体参与--尽可能调动更大范围学员的广泛参与
相互学习--促进新老学员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关联内容--确保活动跟教授内容和目标高度关联
身心合力--激发学员的身体、双手等参与在学习中
激发信心--保持和鼓励学员的学习信心,看到成长和进步
让我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现在由你来教授“有效学习活动的5星原则”给一群培训人员(也许是在课程设计的活动设计模块里,也许是在培训师课堂互动技能训练课程里),如果你想实现以下不同层次目标,分别可以怎样设计交互式的练习呢?
情形A:你只有10分钟帮助学员识记概念
1.可以让学员2-3人一个小组合作,利用谐音编一个5字口诀,例如“全护联身心”
2.可以像本书当中提供5个小图片,让学员自己来猜(见下图)
3.还可以让学员以个人为单位每人画两个小物件代表其中两个原则,然后整个大组再统合出一个最佳5原则小图像
情形B:你有20-30分钟让学员能够深入理解和辨析,那么,除了以上的基础练习外
1.可以给出一些正例或者反例,让学员连线(这正是本书中介绍完概念之后的巩固小练习作法,请见下图)
2.还可以给出一些好的教学活动案例,让大家基于5个点分别进行评估,符合的打“✔”
3.可以让学员自己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常见活动为例,每人领一个原则联想一些开展这些学习活动中的正例和反例,然后小组内互相分享,最后挑出3个最具典型性的案例
情形C:你有更长时间希望学员达到应用和分析层次,那么,除了以上的练习外:
1.还可以准备一些不佳的学习活动案例,让大家以2-3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改造,以使其满足更多的5星原则
2.还可以邀请学员来出题,譬如一组连线题,将原则设计进类似于2当中图示的模板里
3.还可以每组出一个不好的活动案例,然后用信封封起来往下面的组轮转,每组负责完善直至3-4轮后信封回到出题的组,再由出题组对所有组答案进行评价
……
从上面的示例可以看出,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其教学方式(学习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而越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越需要学员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才能实现,所以,如果认同学习的根本在于改变,而练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听讲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
从上面的示例还可以看出,调动学员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答题、举手、讨论外,还可以让他们画图、拼图、出题、贴纸、动手操作等等。这里面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创意的空间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学员学习为什么需要学习活动?
站在学员的角度:
第一,只有学习活动才能有效调动他们参与和建构,从而带来认同和改变;(我曾写过一篇“学习互动背后的3大心理学奥秘,你get了吗?”详解了这个层面的认识)
第二,只有学习活动才能够使(学员)对于学习内容掌握到最高层次,而不仅仅停留在非常粗浅的记忆、理解的层次。这是我最新的体会和看法,我个人坚信未来翻转学习时代一定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该讲授的内容应该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或线上分享等方式完成,课堂上就是大家一起去演练、点评、反馈、建构。正是秉承以上的理念,在本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伴读小练习,希望大家边读边练,加深理解和体会。
中国人一向有好思辨不好实干的倾向,而阳明振聋发聩“知行合一”的谆谆告诫,我觉得不能仅只理解为培训师本人必须亲身践行自己所讲授的内容而不是做知识的二道贩子,其还有一层含义是在课堂上就要根据教授内容的学习目标层次,设置充分合理的练习,促进学员转化和应用,练习是一类特定目的、意义重大的学习活动。“讲授不是培训,缺习难以学习”。干讲不练的培训可以休矣!